

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經驗?
🔁 無論換了幾份工作,總是遇到控制欲強的主管。
😣 在職場中,習慣妥協、壓抑,甚至為了「不惹麻煩」而什麼都忍下來。
💥 明明想好好安靜工作,卻常常陷入人際鬥爭和情緒張力的職場漩渦中。
當然你不是一個人。 這類反覆出現的職場關係模式,其實不只與外在環境有關,更與我們內在的能量狀態與情緒掩飾機制息息相關。
✦ 印象管理:我們在職場中扮演著誰?
心理學中的「印象管理(Impression management)」,指的是人們有意識或無意識地,調整自己的行為與表現,來塑造他人對自己的看法。
在職場中,這種調整往往不是為了誠實表達自己,而是為了掩飾某些內在的不安與情緒傷口。
以下是我在芳療書中看到的幾種類型,與我觀察到的職場真實樣貌不謀而合:
📍 自卑的人 —— 透過批評他人來彰顯自己不容忽視的存在。
📍 恐懼的人 —— 透過控制他人來獲得穩定的安全感。
📍 渴望認同的人 —— 採取迎合、妥協的姿態,只為換來一句讚賞。
📍 自我防衛的人 —— 披上公平與正義的外衣,實則是在守護自己的脆弱核心。 這些行為,乍看是性格問題,其實背後藏著情緒未被看見、能量未被釋放的痕跡。
✦ 脈輪視角:太陽神經叢的能量不平衡
如果你熟悉脈輪系統,會發現這些職場現象,與「第三脈輪:太陽神經叢輪」的失衡狀態密切相關。
🌞 太陽輪掌管「自我認同、權力、意志力與自我價值感」。當能量過盛時,容易表現為控制、批評、過度自信;當能量不足時,則可能表現為自我懷疑、缺乏界線、逃避衝突。
職場中常見的兩種極端人格,其實是這股能量的兩端:
🔸 控制型主管:太陽輪能量過盛,試圖掌控一切以維持安全感。
🔸 過度順從的員工:太陽輪能量不足,無法清晰表達自己的需求與立場。
這兩種人雖看似對立,實則處於相同頻率的低頻共振,因此會互相吸引、共振,構成難解的人際模式。 也就是說——你遇到的人,其實反映了你內在未被看見的能量課題。
✦ 為什麼我總是遇到這樣的人?
很多人說:「我已經離開那間公司了,怎麼又遇到類似的主管?」
答案也許不是你運氣不好,而是你的脈輪能量尚未平衡,所以吸引力法則自然會「再給你一次學習的機會」。
🌀 除非我們開始對自己的能量狀態有覺察,否則劇本只會換角色,不會換主題。
✦ 想更深入了解脈輪與職場情緒的連結嗎?
📩 歡迎留言「脈輪療癒」,未來我會分享更多「情緒課題 × 脈輪療癒」的實用知識與練習,幫助你從根源改變能量模式。